新闻中心
国务院发布“土十条”全面改善土壤环境
随着一系列土壤安全问题的出现,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成了非常关注的议题。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土十条》中指出,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环境保护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更加艰难。与土壤本身性质有关,土壤污染往往具有隐蔽滞后性、累积性、不均匀性与可逆性,并使得土壤污染的治理具有艰巨性。
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绿色行政与生态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林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表示了相同的想法。
林震说,土壤的污染比较隐蔽不易察觉,且一般污染物会被掩埋在较为深处的地下。水体与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通常能从颜色与气味上进行分辨,但土壤的污染,如果不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靠肉眼是很难识别的。因此这就给土壤污染的普查与污染程度的准确测量带来了很大困难。
林震还指出,土壤污染在治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大困难。首先要想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析出是十分艰难的。由于土壤缺少流动性,位置固定,不易置换。其次一些污染土壤上已有建筑物,需要治理的土壤体量又非常大。
林震认为,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不只是一个口号,要克服困难,更要避免有项目但没效果的情况,将土壤污染治理落到实处。
“当前的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的重点有两个。末端治理是必要的,要大面积普查,将已经污染的土地准确分辨查找出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棕地治理。但更重要的是源头的防治。有已知污染源的情况,要着重从源头上掐断污染源,防止继续污染。不存在排放超标情况的企业也要做改造升级,要减少排放量或达到零排放。只有减少污染才是防治与治理的根本。”林震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除工厂的废渣倾倒掩埋之外,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是土壤污染的源头之一。
“农药对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更大,由于对农药类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受到了不可逆的污染。”林伯强补充说。
对于农业用地的污染来说,林伯强认为,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农业用地污染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投入多少。对于农民来讲,大面积使用农药也是生活所迫,为了更好的提高收成增加收入,不得已而为之。要想从源头杜绝农药的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先提升农民的收入,这是一个既困难又长久的问题。所以要从加大对农药危害的宣传力度着手,提高百姓的觉悟,才能更好地配合土地污染的防治与治理。
《土十条》中设定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工作指标: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对此,业内专家这样认为,这个指标是很容易达成的,但目标达成背后的污染治理效果如何却是个未知数。
林震说:“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应秉持质量引领的观念,治理工程一定是一个精品工程。不能只是表面上对土壤处理再利用,简单填埋可能会产生泄露。对土壤的二次污染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完成指标数量的同时,更要看重治理质量。”
林伯强表示,指标是否容易达成取决于“安全”的门槛有多高。目前对于土壤安全的评判标准是不明确的。不像空气雾霾的治理已经有了参考标准,PM2.5达到什么浓度即存在污染。土壤也要规定相应的评判标准,这样才可以进行更准确的治理。
上一篇:除了节水节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下一篇:大棚土壤退化及土壤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