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0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如何?

  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土壤污染治理面临较大困境。2014年4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耕地土壤污染率接近20%。

  鉴于我国土壤污染的严峻情况,从事土壤修复产业的公司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13-2016年,土壤修复公司数呈翻倍增长态势,2017年达到2800家。随着政策的逐渐完备、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行业壁垒提升,预计未来公司数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具备较强竞争力。

  土壤修复订单金额涨幅较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订单总额为62.9亿元,2017年激增至240亿元,大幅度增长281.56%。近年,中央对土壤修复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土壤修复需求较为迫切,随着政策进一步细化,行业运作模式逐渐完备,土壤修复逐步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政策逐渐完备。2016年5月,国务院颁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8年1月,《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增加了采样布点密度,保证了地块调查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提高了地块调查和修复的精度。此后,我国陆续完善了与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

  基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土壤污染本身就具有滞后性强、地域差别大、治理困难、周期较长等特点,现有土壤治理商业模式包括污染方付费模式、受益方付费模式和财政直接出资模式,均存在污染责任人无法确认或资金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亟需出台系统性的法律制度。

  2018年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从法律责任和资产金额来源双管齐下,建立土壤污染责任人制度,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环评、监测制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从根源上缓解商业模式困境,提升土壤修复和土壤监测行业景气度。预计未来将推出土壤修复各细致划分领域的相关实施细则等,土壤修复市场有望持续释放。

  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分三大类。土壤修复技术种类众多,相较于欧美40年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起步较晚,仍属于新兴行业。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污染介质治理技术占比68%,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占比32%。在污染介质治理技术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成为主要技术,分别占比32%和27%;物理、化学单一类技术应用占比比较小,分别为2%和7%。从具体修复技术种类来看,填埋/阻控、固化/稳定化是土壤修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氧化还原、微生物与植物修复技术也是主要使用在的技术,土壤淋洗、热解析、气相抽提与高温焚烧技术市场应用占比较低。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前三成交金额占比近半。176家企业承接的334个土壤修复项目累计成交金额726,167.3万元,其中成交金额低于1亿元的共计162家,占比92%,成交金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占比2%。该三家累计成交金额共计332,017万元,占全部金额的45.7%,其中建工修复227,361万元,高能环境53,174万元,中节能大地51,482万元。数据说明,目前小型土壤修复企业居多,成交金额普遍偏低,但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前三名成交金额占全行业近一半,龙头优势显著。我国土壤修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土壤修复龙头公司,如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建工修复、技术体系完善的高能环境;二是涉足土壤修复业务的区域性龙头,如注重重金属治理的永清环境、以固化稳定化和化学淋洗技术为核心的博世科。

  未来3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到30%以上,提升空间较大。我国土壤修复类型最重要的包含:场地、耕地和矿山,污染面积分别为2.5万块、1000万亩和8万公顷。目前,土壤修复项目以场地修复为主,耕地修复将带来较大的市场增量。随着《土壤法》的落地,行业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土壤修复项目需求有望提升,市场空间广阔。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为42.09亿元,2017年增长至151.45亿元,涨幅高达259.98%,预计2018-2020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总计将超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