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新洋丰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傲根泥客®微生物菌剂_安博体育棋牌平台/安博体育网址

傲根泥客

新洋丰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复合肥(常规复合肥和新型复合肥)、磷肥(主要是磷酸一铵)、磷酸铁、磷石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复合肥大多数都用在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磷酸一铵大多数都用在复合肥的生产;磷酸铁大多数都用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磷石膏是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使用在于建材领域。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化肥行业中的磷肥行业和复合肥行业,合称磷复肥行业。磷复肥行业属于国家产业鼓励目录中的“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项目,为现代农业提供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主粮价格保持高位。自202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粮食重要性日益凸显等宏观背景下,国内外粮食和化肥行业结束自2016年起的调整,景气度见底回升,主粮价格开启上涨。国内以玉米为代表的主粮自2020年开启升势,价格最高突破3000元/吨。2022年,国际部分地区焦灼的事态进一步波及到了全球粮食市场,国际小麦价格节节攀升,国内小麦现货价最高曾突破3400元/吨。步入2023年,受到地区冲突、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持续凸显,全球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贸易量及中国玉米进口量均受一定的影响,助推国内玉米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粮食价格的中枢或继续上移,粮价上涨将带动农资消费需求。

  近几年,国内先后出台化肥淡季储备、提高主粮最低收购价、发放种粮补贴等多项政策,进一步带动了复合肥及其上游单质肥的需求。

  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之后调整至剧烈波动之前的低位。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磷复肥及其原材料钾肥、合成氨、硫磺等产品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地区局部冲突、全球流动性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持续走高,单质肥价格均在此间翻倍不止。2022年下半年,单质肥价格在急涨之后迅速下跌,2022年三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氯化钾、磷酸一铵等均已将此前的涨幅基本回吐,单质肥价格的暴涨暴跌严重扰乱了复合肥经销商的采购节奏,行业整体库存低迷,给复合肥企业的销量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截至2023年年中,磷酸一铵、复合肥、合成氨、硫磺、钾肥等公司基本的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从最高点调整回撤50%以上,均已调整至2020年大涨前的水平,单质肥价格已经趋稳,为复合肥经销商销售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复合肥企业也将受益于行业恢复常态,将迎来量利的修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也在逐步升级,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营养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需求慢慢的变大,国内种植户也开始致力于提升水果和蔬菜的品质和数量,中高端肥料花钱的那群人的逐步扩大是必然趋势。着眼于养分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品质提升、土壤改良、环境友好等需求的新型肥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国内经济作物的品种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种植培养面积逐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0年、2015年和2022年我国的蔬菜种植培养面积分别为2.61亿亩、2.94亿亩和3.30亿亩,果园面积分别为1.60亿亩、1.68亿亩和1.92亿亩,呈现逐年稳健增长态势。从种植效益来看,经济作物的亩均利润远高于大田作物,相应地,经济作物的亩均化肥消费金额也远高于大田作物。例如,2018年蔬菜与苹果的亩均化肥消费金额为481.76元与454.12元,远高于稻谷、小麦和玉米的130.97元、148.56元与137.53元。参照蔬菜和苹果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则我国经济作物复合肥市场的潜在规模在2000亿之上。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预测,2021—2025年中国新型复合肥市场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0%以上。

  除经济作物外,玉米、小麦等主粮价格保持高位走势,种粮收益率提升能够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农户在下一季农资投入时偏好选择品牌复合肥,一些主粮产区的农户也会选择新型肥料。主粮需求明显回暖为新型肥料在大田作物地区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大田作物施用肥料的产品结构有望向缓控释肥、水溶肥、稳定性肥、药肥、功能性小肥种等新型肥料方向优化调整,进而带来新的盈利空间。

  经济作物亩均产值高、利润高,复合肥施用量更大,对复合肥的价格敏感度更低,更关注产品贡献和配套技术服务。虽然新型肥料市场广阔,盈利能力高于常规复合肥,但中小复合肥企业普遍缺乏研发新型肥料的技术实力和配套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因此,新型肥料是大型复合肥企业,尤其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竞逐的制高点。

  我国复合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被列为复合肥行业“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十四五”发展思路》,“十四五”期间复合肥行业继续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复合化率也将逐步提高。

  随着近年来大宗原材料大幅度波动及环保要求不断趋严,落后中小产能难以为继,在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经销商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显著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具备成本优势、品牌优势与市场渠道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在本轮整合阶段获得更加多的优质经销商资源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将在行业生产销售节奏回到正常状态时具有更大的业绩弹性,复合肥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十四五”发展思路》,“十四五”期间复合肥行业继续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复合肥行业正朝着规模化、高效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复合化率也将慢慢地提高。在成本方面,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将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在产品竞争方面,着眼于养分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品质提升、土壤改良、环境友好等需求的新型肥料,将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在品牌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于肥料产品应用效果辨识的加强,拥有良好群众口碑的品牌将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方面,拥有优质农资经销商资源的复合肥企业,将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在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将尤为激烈,农资供应和农业服务将朝着专业化、一体化、服务化和现代化趋势发展;资源整合将会加速,主要是通过企业间横向兼并重组和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开展。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重要的危废产物,由于磷石膏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是令所有磷复肥企业头疼的问题。此前磷肥企业大多采取露天堆存的方式处理,严重对环境造成污染。磷石膏问题,日益成为决定磷化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的重要的条件。磷石膏的解决能力,已成为磷化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能否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

  2019年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其中提出,组织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2019年4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摸清“三磷”行业底数,重点解决“三磷”行业中污染重、风险大、严重违法违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19年上半年相关省市完成排查,制定限期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2020-2021年先后组织多轮对排查整治情况做监督检查和评估,并要求对于“三磷”治理完成项目开展不定期回头看。

  加强磷石膏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磷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贵州、四川、湖北等磷化工大省相继提出磷石膏“以渣定产”的政策,即以今年循环利用的磷石膏量来决定明年的产生量,对磷石膏的循环利用转化率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要求。其中,湖北省作为磷化工强省,磷矿资源保有量、年开采量、磷肥产量等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磷石膏产生大省。2022年1月,湖北省财政厅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研究起草了《关于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其他固态废料”范围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其他固态废料”范围的决定》。2022年3月29日,《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这是全国首部郑重进入立法程序的磷石膏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草案。

  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严控磷铵等行业新增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提高磷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多措并举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

  在“三磷整治”及各级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防控标准的不断的提高,磷酸一铵供给端落后产能显著出清,环保优势显著、资金实力丰沛雄厚、资源优势凸显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将显著受益。

  2016年中国磷酸一铵全年产量达到2334.92万吨,较2011年上涨104.9%,行业产能过剩。2016年后产能过剩叠加粮价持续下跌导致下游需求不振,中小企业陆续退出,行业产量逐年下滑,竞争格局持续改善。2019年起,在“三磷整治”和环保督察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防控标准的不断的提高,磷酸一铵的产量加速下滑。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累计生产磷酸一铵1022.18万吨,连续六年下降,较2016年的2334.92万吨一下子就下降56.23%。

  2020年11月27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七届七次理事会研究确定磷复肥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提出到2025年淘汰磷肥产能250万吨,控制在2000万吨P2O5/年以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2025年的磷肥产能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减少。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如何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的发挥其生产功能,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国家强力推进土地流转,旨在解决耕地碎片化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过去十余年,我国的土地流转蒸蒸日上,2004年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仅为0.58亿亩,占全国家庭承包耕地的比例为4.6%,2020年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占全国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7%以上,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充分的发挥规模、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领和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土地流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面积的持续不断的增加,流转比例的不断的提高,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其中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2020-2022年)》,多次对家庭农场培育发展作出部署,探索构建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体系,指导各地分级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旨在激发家庭农场发展活力。同时,对家庭农场立法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梳理,鼓励各个地区先行先试,出台规范性文件或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制度化、法制化。通过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更多农业规模经营户发展成为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主体、主要农产品供给主体,同时还是社会化服务主体。当前,我国家庭农场保持良好发展形态趋势,截至2022年底,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超过400万家。

  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提出:抓住发行地方专项债的政策窗口,聚焦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乡村建设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引导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设施农业等领域建设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集约化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与传统的小农分散经营不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更好,年收入远高于普通农户。因此,其对复合肥的消费更看重肥效与性价比,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的投入更看重投入产出比,规模经营主体更迫切地需要依赖农业技术和服务来降低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为复合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相对于传统农户,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复合肥、技术和服务具有更强的甄别能力,注重复合肥的性能与功效。因此在产品、服务和价格这一块具备优势,且真正能为规模化农户创造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规模集约化和分工产业化阶段,农户在农资购买方面的投入迅速增加,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阶段不论市场规模还是增速,农资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十分引人注目。

  近年来,与公司直接合作的种植大户数量和协助经销商开发的种植大户数量均迅速增加。以公司西北大区为例,新疆、甘肃等地区由于客户转型较快,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一个种植大户的用肥需求已经远大于零售网点的全年销售量。公司鼓励经销商由批发商转型为批零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公司的营销和服务团队协助摸清种植大户的用肥需求,做好针对性的技术服务,解决种植大户的实际问题,助推销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凭借碎片化、娱乐化、个性化等特点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线上营销手段,自媒体也成为“三农”领域内容传播、品牌推广、知识共享的全新阵地,并以其传播速度快、触达面积广、平民化和普泛化的优势在产品营销售卖以及消费者互动等方面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多平台自媒体矩阵的建立,用户微信群的运营,分享传播产品效果案例、客户成功经验、先进种植技术等内容,举办营销推广活动,探索直播带货与线上引流。未来还将继续推动自媒体的延伸与优化,主动打造全渠道营销的新模式,实现聚客拓客和销量转化。

  受益于磷酸铁锂重回锂电池正极材料主流,2020年开始磷酸铁锂装机量大幅加速,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658.4万辆,同比增长88.8%;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02.3GWh,同比增长89.7%。从电池的材料类型来看,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首次超过三元,此后磷酸铁锂电池持续领跑,并且与三元电池装机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184.5GWh,占比61%,同比增长126.5%;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17.3GWh,占比38.8%,同比增长51.1%。

  磷酸铁处于磷化工产业链的中游,是新能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对磷酸铁锂的高需求推动,上游原料磷酸铁需求量持续攀升。公司依托磷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和四十年从事磷化工生产的经营积淀,迅速向磷酸铁等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首期5万吨/年磷酸铁建成投产,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达标生产并出货,成为国内同行业该量级首条达标的生产线.磷石膏行业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重要的危废产物,由于磷石膏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是令所有磷复肥企业都头疼的问题。此前磷肥企业大多采取堆存的办法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磷石膏问题,日益成为决定磷化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的重要的条件。磷石膏的解决能力,也将成为磷化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胜负手。

  在国家“三磷整治”和各地政府“以渣定产”要求下,公司积极行动,成立了子公司——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磷石膏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先后在湖北荆门、钟祥、宜昌和四川雷波建设4大生产基地,拥有国内首套磷石膏提纯量产装置、自主研发建设国内首套100万吨/年磷石膏提纯量产装置、建成投产国内首套50万吨/年建筑石膏粉煅烧线,可年产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500余万吨,磷石膏年解决能力550万吨以上。公司为深入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组建了六十余人的专业经营销售团队和售后技术服务团队,目前公司磷石膏制品市场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复合肥行业的上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氯化铵、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主要提供氮、磷、钾元素。从复合肥产品成本构成来看,用作原材料的基础肥料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比例超过80%,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其中,氮元素的主要提供者为尿素和氯化铵,少部分来自硝铵、碳铵;磷元素的基础肥料主要为磷酸一铵,其价格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受磷矿石、硫磺资源及磷石膏解决能力与成本的制约;钾元素的基础肥料为氯化钾,我国钾肥产能有限,部分通过进口满足,因此钾肥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综上,上业与复合肥行业关联度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复合肥行业的生产、销售影响较大,公司通过不断强化上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平滑原材料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复合肥和现代农业服务行业的下业为农业种植业,面向对象为经销商和农户,最终花钱的那群人为广大种植户,以种植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和服务。近年我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收尾,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和转让推动我们国家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带动经济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对肥料(特别是新型肥料)和现代农业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随着农民科学施肥观念的一直增长和新型肥料的普及,农业种植业生产对复合肥的需求增长趋势将高于单质肥,且对复合肥的肥效提出更加高的要求。复合肥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与下业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公司是磷复肥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复合肥产销量连续多年高居全国第一、磷酸一铵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名。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一是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扩大品牌价值与影响力,深度借力渠道创新与模式创新,逐步的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紧跟国家绿色发展的策略要求,深化与国际国内权威专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优势企业组织合作交流,通过借脑风暴实现科学技术的高位嫁接,支撑公司产品创新,推动构建以作物需求为导向的专用肥料产品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三是强化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波动风险的能力,加强公司的成本优势护城河,巩固主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生产过程所需原材料包括尿素、氯化铵、氯化钾、合成氨、硫磺、磷矿石等,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统一调配”的采购模式,首先汇总各生产单位采购计划,统一安排采购活动,并根据各生产单位所辐射的供应商与运输半径进行调配,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由于下游用户存在季节性采购的特点,使得复合肥行业销售淡、旺季特征明显,在复合肥销售旺季,上游氮、磷、钾等单质肥原材料供应紧张且价格持续上涨。因此,为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复合肥原材料供应,公司采取淡季低价储备,错季采购的策略。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具体操作是:由物资供应部负责统一管理,物资采购原则上以产定供,采购计划由各生产单位根据生产调度指令编制,生产调度部审核统一汇总提交物资供应部;物资供应部将根据供应商数据库选择供应商,按照每个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实施采购。

  生产管理中心根据工艺过程确认重点并编、审、批工艺操作规程;对于常规产品,由销售部门依据销售及库存情况向生产单位下达生产计划;对于非常规产品,孵化新配方由研发部门/销售部门提出配方需求,分管领导批准后,生产调度部和财务管理部核算成本,销售部下达生产计划。分管生产领导根据销售部的生产计划,全面组织调度生产。各生产厂按下达的计划配方组织生产,确保产量达到生产调度部下达的标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生产管理中心组织质量分析会,利用适当的方法对生产的全部过程的能力及产品质量现在的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指导并监督执行。

  公司产品的计算机显示终端为广大的农民用户,由于计算机显示终端分布较广,销售模式主要是采用经销商销售的模式。具体而言,通过“企业→经销商→零售网点→农户”这样的层级结构,将产品送到农户手里。公司成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内部组建销售团队对销售人员直接管理。销售人员负责所辖区域的产品营销售卖及指导,并且对所属辖区经销商及零售网点来管理。随着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农化增值服务观念的深入人心,逐渐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销售管理体系由销售部、市场推广部、物流管理部以及37个销售团队组成。销售部执行董事会审定的销售计划,全面管理、指导、检查、督促运输部门及各销售团队在市场调查与研究、拟订销售工作规划、市场开发和维护、经销商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货物进出等方面的工作;市场推广部、北京新型肥料研究所和荆门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各销售团队及办事处做好产品营销售卖、广告宣传、货款回笼、网络建设、售后服务、客户评价等工作。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已建成11大生产基地,具有各类高浓度磷复肥产能约990万吨/年,磷矿石产能90万吨/年,磷酸铁5万吨/年,配套生产硫酸280万吨/年、合成氨30万吨/年、硝酸15万吨/年。公司的硫酸、合成氨与硝酸均自用。公司在湖北荆门、湖北宜昌、湖北钟祥和四川雷波建立大型磷酸一铵生产基地,毗邻长江,从而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快供货反应速度,企业具有185万吨/年磷酸一铵产能(含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充分满足自用,还可部分外销。此外,公司是复合肥行业规模前三甲中,唯一具有钾肥自营进口权的企业,每年进口的钾肥能够完全满足公司约一半的生产需求。

  2021年7月,控制股权的人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履行重组承诺,依据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原则将雷波新洋丰矿业有限公司注入到公司,同时进一步做出承诺将荆门市放马山中磷矿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注入公司;2022年7月,控制股权的人依据承诺将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注入上市公司,通过上游磷矿资源的注入逐步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及业务结构,有效推动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加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巩固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2022年9月,公司投资17.3亿元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正式投产。合成氨技改项目是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支柱性项目,达产后将实现湖北三个磷肥基地的合成氨自供,并为公司进军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领域提供重要保障。

  公司已形成年产约99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企业规模、产品品类居全国磷复肥企业前列。

  公司在科学研究市场差异化需求与现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专用配方肥、硝硫基复合肥、缓控释复合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可生产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二十多个大类八十余种肥料品种,并形成系列作物营养解决方案,这些新型肥料产品及其使用方案具有环境友好、养分高效、功能集成、轻简省力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多种区域、不同作物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达到平衡施肥、养分综合利用和土壤改良的最佳效果。同时,公司加强产品科普与技术服务,全力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种植成本,实现增产增收。未来,公司将逐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型复合肥的产品结构占比,深度匹配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加速动力。

  公司现已形成“洋丰”、“澳特尔”、“力赛诺”和“乐开怀”四大品牌,多品牌策略契合了当前农资市场分层次的需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直以来,公司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格外的重视品牌价值与影响力。单位现在有营业销售人员近1,000名,一级经销商6,000多家,终端零售商70,000多家,现有营销网络稳定性高、执行力强、覆盖面广,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陆所有省、市和自治区,具备业内网络分布最密、专业水平居高的营业销售队伍。公司在吉林、湖北、河南、广西等重点市场已建立绝对领先的优势;此外,西南、东南等相对薄弱的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与中石油合作纵深扩展,以“春来早”为渠道专用品牌,建设了一条新的渠道经营模式。以东北市场为首发,经过三年的积淀,合作区域正逐步向西北及全国网点扩散。其他跨行、跨业、跨上下游的专业渠道合作也在持续推进。

  公司自2017年开始组建技术服务部门,现已形成一支由近200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农艺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队伍,这些农艺师均毕业于国内著名农业院校或具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普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近50%;涵盖植物营养、植物保护、园艺学、土壤学、农学、栽培学、果树学和微生物等涉及农业生产所有的环节的专业。公司未来仍将持续扩大农艺师团队的规模,预计十四五末,实现技术服务人员300人以上的规模。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实行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强经销商与种植户的粘性,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从服务团队建立之初到2023年6月,公司市场推广部已建成4178块高标准示范田基地,规模居业内领先水平,覆盖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及主要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品种。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田,向经销商与种植户直观展示新型肥的肥效,助力新型肥料的推广。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有着先进完备的研发和检测设备,建有绿色智能肥料实验室、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实验室等精密分析实验室和现代化试验基地,可满足多种技术系列、不同试验规定要求的检测和试验。

  1.研发平台建设。公司成立了科学、先进的产品研制体系,实验室配套了价值2500多万元的先进大型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公司为逐步扩大研发优势,在北京总部建成行业先进的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实验室,开展土壤与肥料之间的关系、作物与肥料之间的关系和肥料与应用场景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与区域作物需求更匹配的新型肥料产品。在湖北荆门建有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试验种植基地和尿基复合肥、高塔复合肥试验工厂,支撑公司工艺技术探讨研究和转化。

  2.研发软件投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人员招聘,强化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应用技术探讨研究人员100多名,从原始创新、产品研究开发、应用技术等多个角度,推动公司新型肥料开发及推广应用。

  3.科研平台建设慢慢地增加。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农大-新洋丰新型肥料研发中心,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研发人才,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土壤-作物-肥料检测设备、研究手段和方法,通过开放课题,加强本地化的土壤作物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建模技术探讨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油菜开放课题“油菜精准轻简高效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参与申报的“苹果化肥减量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喜获山东省科技奖一等奖。引进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基缓控释肥专利”技术,建成5万吨控释肥生产线,同时设立“缓控释肥产品研制与应用技术探讨研究”开放课题,推动新型可降解、低成本膜材研究。自主研发的藻源生物刺激素生产研发平台正式投产,逐步提升公司新型肥料效果。

  4.国际研发平台方面。与国际国内权威专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优势企业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借脑风暴实现科学技术的高位嫁接,增强企业研发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2020年企业成立MAX-IFIC国际肥料创新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国际肥料行业有名的公司和肥料专家合作,聘请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主席、前秘书长、国际肥料发展中心新型肥料中心主任等多位国际肥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肥料生产技术和工艺,应用国际最前沿技术,成功开发了“洋丰至尊”系列、“洋丰优雅”系列、“水白金”高端系列、力赛诺“ENOKA”、“八珍素”、“探萃”系列新产品、高的附加价值经济作物专用肥,储备了一系列生物增效、养分高效技术。公司将持续与国际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合作,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引导国内化肥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构建以作物需求为导向的专用肥料产品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引得进、留得住、激得活、提得高、出得去”十五字方针深化“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对内开展“担当型、学习型、创新型”三型精英团队建设,综合提升员工素养;对外通过企业文化、福利保障、人文环境吸纳优秀人才。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持续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工作,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随企业文化塑造升级,为“企业精神、使命、愿景、价值观、基石”等内容赋予了新的活力和价值。随着新企业文化的确定,品牌形象与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对人才队伍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公司,丰富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2.拥有一支有经验、精管理、善战略的管理团队。公司创始团队懂技术、善经营,深谙行业发展。分管生产技术、销售、采购、财务等业务的高管团队加入公司均达到20年左右,具备丰富的行业与公司治理经验,能够准确辨析行业发展脉络及自身战略实施,对生产经营综合把控力强。一方面依据市场环境行业动态,能及时作出调整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及预判性;另一方面善于审时度势,迎接挑战,紧抓机遇。

  3.具有较为成熟的培养人才机制。“百人计划”人才培养建设从2017年开始实施,为公司各系统各关键岗位输送人才62人,有效解决了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的问题,通过摸索实践,逐渐完备,目前百人计划已成为公司培育人才的“孵化地”,后期仍将持续改进,切实筑牢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根基。

  4.为人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搭建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员工可根据岗位来管理、技术、技能多通道晋升。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一方面对员工的成长起到牵引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通道的进一步畅通,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涌现,充分迸发团队活力;最后由于职业发展体系逐步健全,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同时公司正在谋划增设新的发展通道,全盘激活职工队伍。

  5.具有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一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从各单位培训需求出发,使培训内容真正贴近于工作实际,帮助业务单位处理问题。二是公司搭建内部讲师团队,目前公司评聘讲师共有24人,各讲师均具备自主开发课程、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拥有较为丰富的培训形式,公司自2020年开始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为促进产学深层次地融合,真正让员工走进校园,让高校老师了解产业,构建培训新模式。公司先后组织了武汉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三峡职院电仪基础技能提升培训、荆门职院新型学徒制班(电仪类)培训等,真正让员工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效。上半年公司成功引进平安知鸟线上学习平台,实现了培训模式的突破和跨越,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的紧张局面,极大地提升了培训质效。后续公司将继续深入推动培训工作,慢慢地加强培训教育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为人才综合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政策对磷复肥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对产业政策的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2021年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在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行业现存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土十条”、《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环保法规的发布,反映了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2019年4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磷肥行业即将面对空前的环保标准和监察力度,不达标企业将被勒令停产。这既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公司将紧随环保政策指引,加大环保力度,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在行业供给侧改革中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公司属于化工生产企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涉及的硫酸具有比较强腐蚀性,合成氨属易燃易爆物质,工艺流程中还使用了高压蒸汽。虽然公司实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操作手册、工作要求,对安全生产隐患严加防范,报告期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但若发生管理疏忽、组织不力,操作人员出现懈怠等情形,易引起安全生产事故,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公司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照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复合肥行业的上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从复合肥的成本构成来看,基础化肥在成本中占比达到80%以上,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影响。

  公司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基础肥料的生产工作,其中磷酸一铵生产线足够保证自身三元复合肥的生产要,同时具有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对进口钾肥等大宗原料,开辟新的运输通道,依据市场价格走势加大淡季原料储备,降低运输和采购成本。当面对单质肥价格剧烈波动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所处磷复肥行业与农产品行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农产品价格、种植结构的变化,将对本行业发展造成显著的影响。同时,如发生极端气候,也将对农产品的产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复合肥的产销量。

  公司将持续关注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及种植结构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4,924.32万元,同比下降1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980.21万元,同比下降25.01%。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576,050.76万元,较上年末减少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01,390.7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02%。

  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1982年,迄今为止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多年来持续保持行业第一阵营的地位,且近年来行业地位愈加稳固。

  公司多年来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在2016年以来行业调整期的整合中逆势而上。受到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影响,2016年起复合肥行业中的多数企业面临毛利率下滑,销量下滑的情况,公司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从而实现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由2015年的260.67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83.76万吨。同时通过新型肥料市场的布局和发力做到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复合肥的销量占比逐年提升,带动复合肥整体毛利率趋势向上。

  从需求端看,2020年起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21年起国内以玉米为代表的主粮价格趋势坚挺,连创新高。2022-2023年受国际局势的影响,全球粮食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态势,对复合肥的消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从供给端看,企业盈利空间的挤压和环保要求逐年提升将加快清退落后产能,改善行业供给格局。从行业结构看,经销商资源集中度的提升和规模化种植的推广都有利于大型复合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公司成立40余年来始终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迄今已具备磷酸一铵年产能185万吨(全国第一)、钾肥进口权(复合肥销量前三甲企业中唯一),磷矿石90万吨/年,配套生产合成氨30万吨/年等。通过提升磷肥重要原材料磷矿和合成氨的自给率,进一步强化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的能力,加深公司的成本优势护城河,以实现公司高质量稳健经营的目标,巩固磷复肥主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下半年行业步入调整期,磷复肥及其原材料钾肥、合成氨、硫磺等产品价格走弱,2023年上半年则延续跌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单边下跌使得经销商备货谨慎,行业整体以消化库存为主。公司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平滑了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保障了下游复合肥产品的稳定供应。

  凭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2020年末,公司的固定资产29.11亿元,在建工程7.56亿元,非货币性资产7.50亿元,合计为44.17亿元。2023年6月末,公司的固定资产66.16亿元,在建工程17.61亿元,非货币性资产13.21亿元,合计96.98亿元。

  具体地,2021年7月,公司收购了控制股权的人洋丰集团下属的雷波新洋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巴姑磷矿)。2021年下半年,公司与常州锂源合作建设磷酸铁,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2022年6月,与常州锂源合作的5万吨/年磷酸铁生产线月,公司收购控制股权的人下属的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竹园沟磷矿),与格林美002340)合作的二期磷酸铁及其配套的上游磷化工项目开始建设。2022年9月,3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达标生产。2023年6月,二期磷酸铁项目的首条5万吨/年生产线开始试生产。上游磷化工项目,包括30万吨/年硫精砂制酸、72万吨/年硫磺制酸、15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30万吨/年农业级磷酸一铵,进入试生产的阶段。

  上述资本开支项目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原材料成本优势和园区配套优势,丰富磷化工产业链产品布局,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将精细磷化工产业打造成为继肥料主业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惠誉评级将信用挂钩票据(CLN)的11个评级从“AAAsf”下调至“AA+”

  已有8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71亿股,占流通A股56.65%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13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