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yy000919.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在产业链源头强化技术辐射_傲根泥客®微生物菌剂_安博体育棋牌平台/安博体育网址

傲根泥客

在产业链源头强化技术辐射

  石元亮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但其另一个身份是沈阳新型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兼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中科)总经理。谈及自己的多重角色,石元亮也不禁为之莞尔。

  因为工作的需要,石元亮大部分时间是在全国各地出差,与各地肥料厂商洽谈合作,推广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石元亮介绍,在复合肥方面,沈阳中科新型肥料公司已与国内30多家化肥企业组织合作,在尿素和氮肥方面,全国也有十数家合作企业。

  “我们已形成4个型号的稳定性肥料添加剂。2012年,基于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稳定性肥料的产量已达到120万吨。”石元亮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生态所的稳定性肥料技术,是三代科研人员的科研结晶。”虽是企业的老总,石元亮作为科学家的身份给人留下独特的印象,言谈举止中透露着对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敬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科院沈阳生态所首次将脲酶抑制剂应用到肥料生产中,使第一代产品长效尿素问世。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所的第二代科研人员针对我国小氮肥生产中碳酸氢铵性质中存在的问题,在碳铵改性中应用了硝化抑制剂,解决了碳铵易挥发、结块及施用后肥效期短等问题。

  在国家“八五”期间至“九五”时期,石元亮作为众多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也参与到了稳定性尿素的研究工作中,并逐步转向复合肥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国家启动了系列重大科学技术计划。在农业领域,国家希望可以研发出稳定性的、专用型的复合肥料。棉花一次性用肥和玉米肥料开发问题,落在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科研人员的肩上。石元亮承担起了其中的玉米施肥问题研究任务。

  经过数年研究,至2011年,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的稳定性肥料技术已然成型。在1999年,中科院沈阳生态所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已与张掖化肥厂、锦州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织合作,推动了缓释尿素的生产,规模已达到年产50万吨。

  “在早期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都是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成果转化。”石元亮对于成果转化工作保持着自己的警醒。他看到,国内许多化肥企业,规模都不大,许多小企业受制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因素,经常面临停产或破产的情况。

  “这样的企业,承接高端技术的能力都不是很强,且技术流失的情况也很严重。”石元亮介绍说,一些化肥企业一旦破产,技术就无用武之地;但因为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是技术全额转让,研究所又不可能再将技术转让给别的企业,只能看着技术在沉睡中流失。

  2001年,借力于沈阳市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在研究所的支持下,石元亮带领团队成立了沈阳新型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依托该研究推广中心,石元亮又成立了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负责稳定性肥料技术的转化与推广。

  “我们通过成立公司,改变技术推广的方式。”石元亮说,稳定性肥料生产的关键,是要有独特的添加剂。而这个“独特添加剂秘方”,正是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技术。

  “不再进行传统的技术转让方式了。我们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转化为稳定性肥料生产中所必需的添加剂产品。这样就能避免我们的技术流失。”他说。

  石元亮介绍道,化肥企业要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只要跟沈阳中科合作就可以了。沈阳中科为化肥公司可以提供添加剂产品,化肥企业根据提供的工艺技术要求,结合添加剂产品,就能生产出稳定性化肥。

  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所、科研人员和风险投资者的利益都能获得保障。沈阳中科成立之初,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占有80%的股份,团队中的关键人员根据对技术的贡献度和出资的比例,也占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其后进行了数轮改革,目前股份构成也日趋合理。

  在技术产品的后续推广中,沈阳中科积极和化肥企业联合,成立了试验示范网络,通过建立“研究所+22家土肥所、高校”的模式,针对现有肥料推广、肥料技术探讨研究、作物开发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

  “原有的模式是,不同的化肥企业可能就自己的稳定性化肥产品,在同一个地区对同一种作物做试验。现在由我们这个网络来做这样的事情,每年在110~120个点,同时对40多个作物开展试验示范。”石元亮说,这为企业非常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在2008~2011年的3年间,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领衔的试验示范网络,已经在300多个点上开展了稳定性肥料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施用稳定性肥料,每亩土地平均增产18%以上。

  这也逐步推动了企业对稳定性化肥的认同,3年来,全国稳定性化肥产量年均增长20%左右,2012年,稳定性化肥产量已达到120万吨。

  国内大部分稳定性肥料企业,几乎都是与沈阳中科在合作。即便是这样,企业之间也存在压价销售、打价格战的问题。这导致了行业内严重的价格竞争态势。

  此外,在农资领域,由于进入的门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看到稳定性肥料的巨大前景,许多行外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行列中来。这进一步导致了假冒产品的滋长。

  为此,在2010年12月26日,由中科院沈阳生态所联合68家企业、院校,共同成立了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

  “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石元亮说,随着研究所稳定性肥料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产业化,企业间出现了市场上的摩擦,同时也有一些共性的技术需求,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组织进行协调与服务。

  “我们将进行共性课题研究,将推动标识的统一。”石元亮介绍,联盟可以使会员间的资源共享,可以集中多家之力进行宣传和市场上的开拓,可以规范稳定性肥料经营,集中攻克稳定性肥料中的成本及新材料的问题,为稳定性肥料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以产业联盟为平台,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站在产业链的技术源头,沈阳中科作为嫁接科研与产业的纽带,为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石元亮透露,沈阳生态所针对稳定性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牵头开展了稳定性肥料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2011年3月1日,该行业标准开始实施。作为国际上首个稳定性肥料国家级标准,《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的出台规范了相关定义术语,统一了检测验证的方法,规范了稳定性肥料市场,标志着稳定性肥料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