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科学技术创新“她”力量④ 陈俊霞:弃商从农 誓做环保新型肥料的追梦人

  植物生长需要二氧化碳,能否把空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碳富集起来为农作物赋能?藻类含有大量陆地生物所缺乏的生物活性物质、营养的东西,能否用来服务农业生产

  一个个看似“天真”的想法,在“新农人”陈俊霞这里,正在变为现实。三年时间里,她投入上千万元,专攻环保、微生物肥料,研发出系列物美价优、提质增产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让土壤活起来,让农作物更绿色天然,让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都吃的放心,这是我们做环保新型肥料的初心和目的所在。”

  2018年,闯荡商界20年的陈俊霞做出一个决定:弃商从农,专注新型肥料生产。顾不上回应大家的质疑,她迅速收购焦作一家传统化肥公司,重组为河南明翔肥业有限公司。

  陈俊霞介绍,公司刚重组后,为了拓宽市场渠道,她不停地下乡去考察。2018年在一村子的蔬菜大棚里,她一边和合作社负责人聊农业生产,一边刨土翻看蔬菜根茎的长势,翻了近半米,总感觉少点啥,“土里为啥看不到蚯蚓?”她疑惑地问。

  陈俊霞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儿时守着郊区菜园子长大,在她的记忆里,蚯蚓、蚂蚱、臭屁虫都是菜地里随处可见的小动物,为啥这里没有了?

  进一步跟合作社负责人聊天,才了解由于传统化肥、农药不正确使用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生态不平衡等现状,一块菜地用不了几年,就要调理休养。一则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每年180万吨的农药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多种农药造成土壤污染,有机质下降。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伟伦的观点: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超过自然界ECO可以自我完善和恢复的生态阈值,需要格外的重视。所以国家农业部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工信部在《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企业采取多项举措促进行业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全力发展新型肥料,提升环保效益。

  这让陈俊霞很受触动,“我还是刚加入农业领域的一位新人,突然感觉肩上的担子变重了,发展环保的新型肥料才是有前途的、可持续的。”

  那次回来,陈俊霞有个大胆的想法:要搞研发,做环保少污染,甚至无污染能用来吃用来喝的新型肥料。

  当她带着这个想法回到焦作厂区时,40余名员工反映出来的消极态度给了她当头一棒,“大家都不同意,认为这是既花钱又办不成事的。”

  “现在不主动创新,以后就要被淘汰。科研才是保持企业长久活下去的唯一途径。”奔着这个想法,陈俊霞南下安徽、湖北、广东、湖南,北上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考察,聘请两次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曾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的吴玉光担任技术总顾问,并于2019年开始先后组建涵盖微生物肥料、二氧化碳富集剂、测土配肥、平衡生态等行业领军人物在内的4支研发团队。

  “减肥是头等大事。”陈俊霞介绍,既然化肥对土壤和农作物的负面影响大,那就降低传统化肥的用量,增加多种菌来提质增产。这个研发在2020年冬已试验成功。他们研发的小麦肥,在减少化肥用量20%的基础上,实现了9.5%的增收。“蛰伏三年,终于看到成效了。”

  针对化肥利用率低、易挥发和下渗等问题,团队研发了“保水保肥、防渗漏产品”这一核心技术。为寻求研发一款适用于所有农作物的高端环保肥料,团队3年里耕耘不辍,试遍蔬菜瓜果,研发出二氧化碳富集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富集起来,过程很曲折,做了数百次试验,效果很神奇,瓜果的口感、颜色、个头都非常棒。”陈俊霞拿出一份检验测试的数据对比显示,这一技术使用后,二氧化碳富集浓度高达550ppm,比未使用前增加了200ppm。

  另外,团队还针对生长速度快、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适应能力强的藻类,研发微藻分解技术,破解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说白了,就是给种子补充能量。”

  这个效果也非常显著。今年,科研团队在洋葱、土豆、花生、胡萝卜等十余种经济作物上进行了试验,棉花增产20%,洋葱一亩增产约2000斤,土豆、花生增产均在10%至20%。

  2020年10月,在四川盐源一苹果园里,公司员工张国良当着来访嘉宾的面,喝下一大口自家公司生产的“肥料”,这个举动让来访嘉宾感到惊讶和惊奇,“味道还不错,中草药口感。”张国良说。

  这是在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基础上,公司开发的一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当然不是提倡大家效法去喝肥料,只是想用这个举动让各位明白,我们在做的新型肥料是环保无污染的。”陈俊霞说。

  在陈俊霞的办公桌上,就放着一瓶高度浓缩的水溶肥,她取名“明翔多福”,张贴的贴纸上印着各种瓜果蔬菜,个头饱满、色泽光艳,正如陈俊霞的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使用上他们的技术,从根上治疗土地“带病生产”“过劳”等问题。

  征途漫漫,年逾40的陈俊霞依然保持着年轻心态和活力,她会为了考察小麦使用肥料的效果,大雪天辗转1700公里;也会为了突破一个难题,办公室里两天不眠不休。每次看到试验田里的丰收景象,她总会感慨个人选择大农业领域,真的选对了。她也知道,做企业尤其是农企,肩负着社会的良心。

  她也有一个大愿景,希望未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让绿色、安全、健康食品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