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新型肥料: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力新赛道下一个风口马上就要来临!(详细议程首次公布)
过去的20年,无论是肥料科研界,还是众多企业,都把目光投向同一个战场:开发养分利用率更高的新型肥料。
当下,肥料减量增效的压力更为凸显。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一方面要提高粮食单产,另一方面还要推进减肥增效,一增一减,双重挤压之下,对肥料创新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农资行业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力新赛道的局面,而新型肥料将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经过多年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根据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学、环境保护学、农业气候学、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学等理论依照,目前我国在肥料生产、销售、施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如肥料利用率低;重化肥,轻农肥、中微量元素肥料、有益元素肥和生物肥的施用;肥料品种单一,新肥种研发进展缓慢;施肥的盲目、随机性等问题都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肥料增产效果的发挥,最大限度地阻碍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的增长。
其中,首要的问题是我国化肥存在高投入低产出、利用率低、肥效差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肥料生产和投入随着用量的增加亦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化肥生产和进口量增加较快,年均增长率12%以上,主要是氮肥、钾肥和磷肥。氮肥生产能力是远远超出我们的需求,钾肥还需进口。同时,一些地区的化肥施用量长期超标,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世界化肥肥效试验统计与我国的结果一致。要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必须十分重视用好化肥。一方面要抓“开源”,即增加生产和适量进口,增加化肥有效供应;一方面要抓“节流”,即合理施用,减少损失,提高利用率,两者不可偏废。肥料生产、施用及新型肥料研发中均应以能否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其衡量标准。
其次,我国在农业生产重也存在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农肥,并长期忽视中微量元素肥料、有益元素和微生物肥料的问题。农肥、化肥与微生物肥料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配合施用,对作物稳产、高产、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后劲,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缓解化肥比例失调,生产无公害无污染合格的A级、AA级绿色食品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化肥、农肥、生物肥料并举,合理配合施用,决不能将三者对立起来或偏废,否则将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发扬我国重视有机肥的传统,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达到完美的结合,应重视提倡研究开发有机、无机、生物相结合的新型肥料。
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新型肥料研究进展缓慢,土壤养分失衡的问题。而盲目、随机性也是当前肥料生产、施用中的明显问题。只有采取了合理、科学、平衡施肥方法才能得以逐渐解决,才能使作物产量提高并改善产品质量,使农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开创农业生产新局面。
平衡施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制定出系列农艺措施,从而获得高产、高效,并维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最好的施肥方式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有机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生物肥属于间接肥料,其本身不含NPK等营养元素,是由一些活的微生物组成,其发挥作用只有在土壤中存在相关营养元素作为基质时方能起一定作用。况且微生物肥施入土壤后与土壤中大量土著微生物竞争剧烈,限制了活动时间和活动能力。因此,生物肥料为高产作物活化的土壤养分量是极其有限的,不能代替农肥和化肥的施用,必须在充分施用有机无机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一些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及经销者过度夸大其辞宣传生物肥料的作用效果,认为生物肥可代替化肥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应予以取缔。
化肥、农肥、生物肥料并举,合理配合施用,决不能将三者对立起来或偏废,更不要将化肥妖魔化,否则将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国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利用率,同时应大力研究、发展、推广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是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精准农业的大气候下孕育,生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肥料产业,其在营养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具有肥料养分释放速度的调控功能,保水功能,防病虫、抗寒、抗旱、抗重茬等抗逆功能,这些不同的新型肥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高效提质,即利用率高、节能节资,绿色低碳,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新型肥料研发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缓控释长效肥;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碳基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氨基酸、腐植酸肥、海藻肥;中微量元素肥;有益元素肥料;水溶性肥料;土壤调理剂;BB肥;植物生长刺激素等肥种。其基本功能作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修复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提高作物的抗病虫、抗旱涝、抗早衰等抗逆性;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其产品全部符合有机、生态、绿色农业的品质衡量准则要求。
新型肥料的兴起和发展是与绿色有机低碳生态农业及农业发展的趋势紧密关联的,通过技术创新、材料创新等途径加强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是提高土壤生产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通过改革转型与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现有产业链由传统农业肥料向新型肥料和绿色低碳转变,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北方农资》传媒将于7月23日(22号报到)在辽宁沈阳举办“2023中国新型肥料产业创新发展峰会”。
“聚力共建 创新发展”,将诚邀业内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有名的公司加入,聚焦绿色农业发展,加快新型肥料改造升级;促进质量效益提升;凝聚行业群力构建新型肥料新格局。新型肥料发展进程已势不可挡,《北方农资》传媒将乘胜追击!
指导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
协办单位:辽宁东北丰专用肥有限公司湖北吉多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封青上化肥有限公司……
潍坊圣兴化工有限公司青岛中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圣大一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绿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衡水东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名岳轩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郑州益土精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祺龙电子有限公司山东东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寿光市万华包装有限公司山东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诸城市国通塑业有限公司英国阿托菲纳化学有限公司河北慧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从沈阳机场乘坐机场巴士2号线,在沈阳SK客运站下车,然后换乘206路公交,在沈辽路中央大街站下车。打车约70元。
从沈阳北站乘坐地铁2号线号线,在中央大街站下车,换乘101路公交,在中央大街十四号路站下车,步行289米即到。打车约40元。
从沈阳南站乘坐333路公交车,在公园商场站下车,然后换乘K809路公交,在荣盛财富广场下车,步行813米即到,打车约35元。
从沈阳站乘坐地铁1号线,在四号街站下车,然后换乘171路公交,在新湖青蓝国际站下车,步行518米即到,打车约30元。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优质农资企业代表、相关企业负责人、行业带头人、优质经销商、各地种植大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