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四维改良法:解密土壤生命密码
据悉,四维改良法以耐盐碱水稻为核心,整合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进行自由组合配套,从海水稻品种、营养搭配、水盐管理系统等方面出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针对目标土壤的最优解决方案,让土壤和作物“活”起来。除改良沿海及内陆盐碱地外,四维改良法还可对重金属污染及农残土地进行修复。
三年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经过多地区试验,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四维改良技术,在新疆南部、新疆北部、黑龙江大庆、山东青岛4地建立海水稻示范种植推广基地,并探索出了滨海盐碱地、苏打盐碱地、干旱盐碱地、黄土盐碱地、围海造田的新生盐碱地这五种国内典型盐碱区的盐碱地改良方案。
“国家水稻生产应用了导航定位和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用基因在研究水稻苗期耐盐性遗传定位”“盐碱地种出水稻还不够,还要让水稻促进美丽中国,让生态好起来”……在第二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代表叶国友等专家学者将盐碱地稻作改良、土壤改良与信息化引领的现代农业云服务技术相结合,从我国的盐碱土地现状分析到存在的问题以及后期治理的措施,深度剖析,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有两条重要方法,一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扩大耕地面积。就我们的祖国来讲耕地面积是非常有限的,能否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还是一个问题,原来认为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我们研究海水稻之后,就发现了另一种途径,除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之外,还有扩大耕地面积。”在第二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隆平说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可以发展海水稻,他提议,与会农机、大数据、植保方面的专家院士共商海水稻发展,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说,海水稻要实现产业化,核心是要提高品种耐逆性,即不断筛选出最强、最好的海水稻等抗逆性较强的水稻,能适应不一样的耐盐碱环境。今年9月,在李沧白泥地公园种植的第一代高产海水稻进行现场收割测产,最高亩产量达到620.95公斤,这证明了海水稻在品种选育上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袁隆平团队联合28家国内外科研团队,组成了海水杂交水稻科研战略合作联盟。目前,性状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海水稻种子已在辽宁、江苏等21个片区进行区试,经过2年的区试及1年的生产试验达标后,就能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就可以郑重进入种子市场。
除了提高品种耐逆性,张国栋说,海水稻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还要进行土地改良,通过严密的配套体系降低盐碱地的盐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四维改良法则成为解密土壤生命密码的良方:江苏、山东等多地的测试根据结果得出,四维改良法的应用,就像给土壤施了魔法一样,水稻对比增产近20%,土壤改良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解决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壤质量恶化等问题,更为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带来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政府事务官员艾吉昌和记者说,水稻本身就具有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是改良种植盐碱地的首选粮食作物,并且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袁隆平团队提出的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对于推进盐碱地稻作改良的集成化研究和产业化推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能否大规模地推广,除了技术,更关键是钱的问题,毕竟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要投入多少,能产出多少,是否有利可图,怎么样才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张国栋说,在海水稻品种的选育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降低改良成本、提高海水稻的可推广性、做好商业模式的示范论证成了研发中心面临的“重头戏”。
张国栋介绍,下一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继续在不同气候区发起建立海水稻示范种植推广基地,在国内建立5到10处示范种植基地,在东南亚、中东地区建立2处国外示范种植基地,用2到3年时间,应用土壤“四维改良法”,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为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成熟的解决模式。
上一篇:土壤修复人才就业的”冰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