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农地大量施用化肥危害渐显:土壤出现板结酸化

  测土配方施肥让老李家麦子地的施肥总量减少了20%多,产量提高了20%。效果很是喜人。但是走出实验田和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又如何呢?

  在山东的蔬菜种植区,记者看出,田间地头的农民们对测土配方施肥感觉很茫然。测土配方施肥是我国应对化肥过量使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这一个地区为何没见什么动静呢?

  在山东寿光农业局,检验测试中心的地上堆满了从各地采来的土样。技术人员和记者说,测土的工作其实一直在做,只是他们的工作量和大棚数量比起来微不足道。寿光农业局有20个人的检测队伍,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里算是多的,河北省成安县的工作就更难做了,6个工作人员,至少要负责8万多户农民的耕地。

  测土配方施肥是我国从发达国家借鉴的先进做法。但在国外,农业生产很多都是大农场、规模化经营,整个区域的基础地力和化肥施用情况类似,上百公顷土地取15-20个样品就能解决问题。而中国的农业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一块地通常只有一、两亩大小,如果也按一个地块取15-20个样品来检测,其数量是很难来想象的。实际上,近几年,国家财政每年都要投入十几个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这些钱听起来很多,用起来却不够。

  那么,农民自己愿意花钱测土吗?河北省成安县的农民李玉兰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的主人,按理说他是最理解土壤检测好处的人了,但他说不会自己拿钱去测土。

  “测土配方施肥”成本大,集中推广有困难。但是再不改土改肥,增收就会遇到阻碍,生产就会遇到瓶颈,这点农民自己最清楚。所以我们正真看到,在新技术推广受阻的情况下,农民便开始尝试各种办法,千方百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提高地力。因为大家的情况和习惯不同,这个局面看上去,就成了“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

  在山东寿光的村子里,记者碰到一位女士隋玉萍。她头上盖了块毛巾以防晒黑,很难想象这么爱美的姑娘居然是卖稻壳粪的。

  一会儿功夫,隋玉萍就卖出了两车粪,收获了16000块钱。她和记者说,这几年,寿光有机肥的销售量节节攀升,慢慢的变多农民开始使用豆饼、稻壳、鸡粪作为大棚底肥。别的地方的农民都爱用化肥,寿光的农民为什么偏爱有机肥呢?

  其实,作为北方最大的蔬菜基地,这里因过量施肥而导致的土壤问题很早就出现了。在农民看来,化肥越来越不好用,必须得另想办法。一些脑瓜灵活的农民想起了鸡粪、豆饼这些多年不用的有机肥。

  有机肥最大的优点是培肥地力。恢复使用有机肥的农户发现,土壤明显有了劲,蔬菜长得特别好——有机肥就这样重新火了起来。

  借此机会,农业技术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行至每家每户。

  一个好的施肥方法并不是不施化肥,而是要做到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配比,既能增产增收,又能培肥地力。在寿光,除了有机肥的变化,化肥的使用也和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一户农民和记者说,他们现在不用复合肥,而是用一种“绿面面儿”。在农资商店,记者看到了这户农民使用的“绿面面儿”,是一种以色列进口的水溶肥,包括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小小一包25公斤,可价格却高达600元。农民和记者说,这一小袋化肥,一个大棚能施4次,总量其实省了很多。

  因为蔬菜产业做大了,当地已连续多年实现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收入持平,这就使农民愿意用高投入换来高产出,而在培肥地力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可以使他们的高收入更加持久。

  虽然寿光在平衡施肥、土壤改良上取得了成效,但是,要想真正解决过去多年来对土壤的损耗和污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寿光土壤中积存的化肥、农药残留呈现出深层比浅层更明显的状况,这说明了什么呢?寿光市蔬菜站站长刘立功介绍,地表的农药肥料污染慢慢向下渗透,现在到达地下20米的污染其实是10年前造成的。专家觉得,要想彻底清除这些污染,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管是农家土肥还是高效化肥,它们的使用对减少施肥总量、改善肥料结构都有好处。但各自为战的粗放作业模式,毕竟还是效率低下、进展缓慢。寿光尚且如此,更何况其它地区?其实,先进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解决土地退化问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重要前提;而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也正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说:“改土改肥”这项工作,不止涉及具体的技术设计和制度安排,更与国家农业战略布局紧密关联,只有把中央精神吃透、落实,整合力量、全面协调,它才可能取得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