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泸州古蔺:土壤改良与高效轮作共绘丰盈图

  正值耕种的黄金时节,广袤的大地上绿意盎然。走进古蔺县金兰大街新店子村,一片“特别”的小麦地里正在上演着一场科技与传统交融的耕种大戏。

  新店子村的小麦地并非寻常之地,它是土壤改良实验的演示田。走近这片土地,只见小麦被精心划分为不同的栽培区,乡民们正繁忙地挖土上肥,预备新一轮的耕种。与此同时,农技员们也在田间地头繁忙着,为乡民们供给技能指导和支撑。

  经了解,这里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科院环发所、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一起参加的土壤改良要点研制项目。其间,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担任的西南酸性黄壤土壤有机质和产能协同进步技能集成与演示项目,在新店子村展开为期三年的技能演示作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万学介绍道:“咱们的方针是经过技能演示,进步周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省农科院的作业人员们运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结合技能上的支撑,致力于改进古蔺山区的酸性黄壤土地。经过三年的项目施行,他们希望完成演示区有机质含量进步10%,犁地质量等级进步0.5个单位,首要作物产值进步20%的很明显的成效。这一效果不只将直接惠及演示区的农人,还将经过辐射带动效应,进步周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整个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而在这片土地上,高效轮作形式与现代农业机械的结合更是如虎添翼。乡民们采用了流通土地的方法,精心规划了作物的栽培次序,完成了马铃薯、花菜、甜荞、苦荞、麦子、高粱一年三季轮作。据新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中俊介绍,经过这一种套种形式,一亩地的高粱产值可达600至700斤,荞麦产值300至400斤,小麦也能到达300至400斤的产值。一年轮作三次,一亩地的收入便能稳定在3500至3800元左右。

  此外,村上还引入了插秧机这一现代化农机设备,极大地进步了插秧的功率,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插秧,功率整整进步了一倍。插秧机的运用不只减轻了乡民们的劳动强度,还保证了插秧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为后续的作物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片土地上的立异实践,不只展现了土壤改良技能的效果,也显示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力气。在这里,科技与传统耕耘才智相交融,一起制作出一幅丰盈的美丽画卷。乡民们经过勤劳的尽力和才智的运用,正在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夸姣的未来。(记者刘媛 韦红莉)